400-123-4567
 
产品中心

孩子使用电子设备,需要精细化管理

摘要:
最近接触到的,因为孩子使用电子设备而产生的家庭冲突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是极端化的。所以,今天再说说电子设备和电子游戏的问题。 之前我已经写过文章,谈及过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的年龄、时间,等一些大的原则,详情可参考:电子游戏上瘾是种病,重在预防。 今天我们再谈谈,如果孩子已经开始接触电子设备,玩电子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孩子的成长,不是所有的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管理。相反,我们主张
 
产品详情:

最近接触到的,因为孩子使用电子设备而产生的家庭冲突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是极端化的。所以,今天再说说电子设备和电子游戏的问题。

 

之前我已经写过文章,谈及过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的年龄、时间,等一些大的原则,详情可参考:电子游戏上瘾是种病,重在预防。

 

今天我们再谈谈,如果孩子已经开始接触电子设备,玩电子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孩子的成长,不是所有的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管理。相反,我们主张做60分的家长,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孩子反而能成长得更好。

 

但电子设备是个例外,必须谨慎管理。

 

因为“电子游戏障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精神疾病”。

电子游戏上瘾跟吸毒一样,可以改变人的大脑功能结构。

 

指望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能自觉抵抗电子设备的诱惑,就好比指望一个吸毒的人,能自觉抵抗毒品。

 

指望靠说教、打骂,来解决孩子的游戏上瘾,

就好比指望靠说教、打骂,去治好一个“病人”。

 

经常有家长跟我投诉:“我昨天下班晚,孩子居然在家偷玩手机而不写作业!”

 

这一点儿都不值得惊讶和愤怒。

 

ipad、手机,放在孩子唾手可得的地方,如果孩子不玩,那才叫奇怪。

 

除了极少数高度自律的孩子(我目前只遇到过1个),大部分孩子在电子设备唾手可得的情况下,一定会忍不住去玩,只有玩多和玩少的区别。

 

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大人将电子设备收好,管好。只在规定可以玩的时间,才拿给孩子。

 

就好像“禁毒”一样,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不让毒品随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

 

当然又有家长会提到,如果家长强制管理电子设备,孩子会自伤自残,甚至离家出走。

 

这是游戏重度上瘾+亲子关系极度恶劣”的状态,属于“癌症晚期”,得求助于专业机构。

 

大部分孩子,如果在刚接触电子设备时,家长能做到“精细化管理”,孩子也不至于成为“重症患者”。


图片


下面,再说说电子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几个方面。


一、使用时间的管理


首先是“开始接触时间”。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孩子能晚接触电子产品尽量晚接触不到非接触不可的程度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尤其是不要让孩子过早玩电子游戏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孩子可以尝试性地玩电子设备?建议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亲子关系足够好。

2、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

3、孩子已经培养出了电子设备之外的其他健康爱好。

4、到了非接触不可的地步(比如上网课、或同伴影响太强)

 

满足以上四点,再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或游戏,后面的“管理”会相对容易。

 

其次是“玩多久”的时间管理。

 

每个孩子的空余时间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但有几个大原则:


1、不影响睡眠和其它学习任务(安排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


2、孩子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与其他活动时间的比例不超过1:5。这是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提出的标准。比如,孩子有5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那么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


3、在正常工作日(上学日),孩子一次性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超过30分钟,孩子就可能进入深度沉迷,再让他切换到现实世界,会有一定困难。


二、设备硬件的管理


除非有绝对把握不要将电子设备交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自主管理


大多数情况下建议设备硬件(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由家长统一管理在孩子需要用到的时刻(上网课或到了规定的玩游戏时间),再将设备交给孩子。使用时间结束,父母将设备收回,严格保管(避免被孩子偷拿的可能)。


如果设备硬件的管理做不好,前面说的“使用时间管理”很容易成为泡影。


具体什么时间可以让孩子自主使用电子设备,这是需要谨慎考虑的一个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中小学,学校是禁止学生带电子设备到学校的,还有一些管理严格的学校,会跟家属签署电子设备的管理协议。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配合学校和相关机构的规定

 

如果家长感觉自己的孩子规则意识足够强,而且亲子关系非常好,可以先尝试性地让孩子自主使用一段时间。注意,最好先给一个“试用期”,比如一星期。如果孩子在试用期就有失控、沉迷的倾向,即刻收回。

 

反之,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没受太大影响,则可以继续放权。


三、电子产品内容的管理


现在电子游戏的种类特别多,不同的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差别很大。


有些游戏能让玩家轻松愉悦,有些游戏紧张刺激,而有些游戏,可以对孩子进行精神控制,令孩子深度沉迷。

 

所以,即便在孩子被许可玩游戏的时间,家长也要对游戏内容做管理。


一般有三条管理原则:

1、不玩不合法不合规的游戏(下载前看说明,看使用年龄)。

2、不玩不健康的游戏(内容阴暗或不健康的要排除)。

3、不玩容易深度沉迷的游戏。

 

举例说明,我家孩子想玩某一款游戏,大人会先带着他一起看游戏说明(适合年龄段、内容概况,等),如果合法合规,会同意孩子下载。(最好由家长掌管下载权)

 

如果这款游戏让孩子玩得轻松愉快,并且孩子能很好地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大人就不必进行太多干涉。

 

如果我们留意到某款游戏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暴躁、愤怒、情绪低落,等等),我们会考虑让孩子停玩这款游戏。

 

如果孩子在玩某款游戏时,经常性深度沉迷,超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结束),我们也会考虑给他停掉这款游戏。

 

总体而言,如果某款游戏引发了多次亲子冲突,那么这款游戏就会被断定“不合适”。

 

在游戏内容的管理上,我们家有一个“熔断机制”,即,某一款游戏引发的亲子冲突超过3次(一般因为孩子玩游戏超时、偷玩、或情绪暴躁),那么这款游戏将被卸载。


不同的家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使用时间上的“熔断机制”,比如停玩一周,停玩一个月,或停玩一学期。


以上所有规则、机制,都提前通过家庭会议共同讨论商定。

 

一般情况下,玩单机游戏孩子比较容易自控,联网游戏孩子容易深度沉迷,并且玩得过程中情绪波动极大。所以,尽量让孩子少玩或不玩联网游戏。


图片


以上三项管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很多前提。

 

孩子愿意接受“电子设备被家长管理”的事实,是基于父母孩子之间互相信任的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可以按时关掉电子设备,是因为在电子游戏以外,孩子还有其它健康的爱好和丰富的生活。

 

孩子愿意接受各项规则以及“熔断”的后果,前提是孩子从小就具备规则意识,并且所有规则都是在彼此尊重的氛围里由大家一起商定的。

 

如果父母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一般甚至疏远,如果孩子成长于一个被过度控制或过度骄纵的环境,如果孩子没有从小被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前面所述的针对电子设备的管理,每一项都很难。

 

所以,孩子深度沉迷于电子设备,不仅仅是电子设备本身的问题,也是很多其他教育问题的投射。


如果家长一时解决不好孩子对电子设备上瘾的问题,建议先解决一下亲子关系的问题,生活习惯的问题,以及家长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2 欧亚国际电子监控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TEL: 400-123-456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邮箱:admin@admin.com

粤IP85645414号